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记录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各个时期的发展与成就,不仅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视野,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无限的创意潜力。首钢园区作为老工业区转型的代表,其工业遗存更新极具代表性。本文针对后冬奥时期首钢园区工业遗存,分析其产业升级策略。通过探讨“亮点引领、城园融合、动态迭代”的模式,构建理论框架,为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参考路径。
2025-03-26 18:41“专业融合•价值共生——‘多师’协同机制助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于2025年3月25日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区100报告厅成功举办。
2025-03-26 18:39低空经济是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已从政策布局迈向产业化落地阶段。低空空域与地表空间呈现叠加嵌套关系,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对城乡空间建设和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清华同衡将立足规划视角,基于理论分析与案例实践深入探讨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城乡空间的影响,涉及低空经济的崛起与规划契机、低空空域管理与布局规划、低空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乡村振兴与低空经济等多个主题。本文为低空经济系列第一篇。
2025-03-25 09:37“好房子”的概念,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3年首次提出,并在2024年凝练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核心标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推动“好房子”建设成为2025年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一理念标志着中国住宅建设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重构了现代人居的价值坐标——从绿色建筑的技术理性向“健康舒适”的人本回归。
2025-03-25 09:36在城市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繁华,城市经历着不断的蜕变。随着我国城镇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存量发展的新时代,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新常态,更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方式转型、实现美丽中国和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而今天的城市更新,伴随着众多复杂因素和综合目标考量,也不再适用简单的推倒重来模式,而是一场追求精准、高效、公平与可持续的变革。分级响应机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策略,可以为这一变革提供有力支撑,成为解锁城市发展新活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密码,应在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
2025-03-25 09:34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保定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承担着服务北京、保障雄安的重要使命,承接了北京非首都职能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为此,保定市提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总体目标,并启动一系列规划编制及更新行动,公园城市规划是其中之一。
2025-03-25 09:322023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科〔2023〕75号),提出2024年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并要求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强化监测评价,加强全过程跟踪指导和工作督导,建立监测评价机制。清华同衡城市更新与治理分院依托院内城市数据资源、数据监测与评估、规划技术等优势,横向联合院内外部所,面向全国提供城市体检与评估服务。本文以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方城市体检项目为例,介绍我院在城市体检工作新要求和导向下的工作机制、内容方法、监测评
2025-03-20 18:46本文以昌平三角地公园改造为样本,探讨了城市更新中文化基因传承的创新路径。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再造,更是通过集体记忆唤醒与场所精神重构,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延续生命力。
2025-03-20 18:44存量形势下的城市更新规划及实施面临全面转型,文章由此提出“全链—终端”模式框架。前者包含“全过程—全维度”的实施统筹模式、“跨学科—多专业”的实施支撑模式和“协作式—陪伴式”的实施服务模式;后者则针对“最后一公里”定制可推广的政策保障机制、可复制的市场参与经验和可持续的社区自治平台,走向空间正义。
2025-03-14 18:01现代城市设计是塑造人工地表的主要渠道,但长期以来存在着与景观、建筑、基础设施相分离的普遍性的学科问题,亟需回归设计本体,借助景观学方法重建整合性的思维范式。基于景观生态学、景观都市主义和毯式建筑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基质模构”的城市设计模型,并从结构的抽象性、要素的模块化、关系的自组织和空间的不定形四个方面探讨其构型机理,提炼出整体化、原型化和基础设施化三位一体的设计方法。最后以三种不同空间类型的设计实践为例,阐述基质模构的多元应用场景与具体操作策略。这一方法论作为景观都市主义在中微观城市尺度
2025-03-14 17:59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