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home

  • 我院概况OVERVIEW

    • 我院简介
    • 组织结构
    • 核心团队
    • 职能部门
    • 获奖信息
    • 企业文化
  • 新闻中心news

    • 学术动态
    • 我院快讯
    • 微信集粹
  • 项目案例case

    • 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
    • 城乡统筹与村镇规划
    • 策划咨询
    • 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 道路交通规划
    • 能源、环境与市政规划
    • 公共安全规划
    • 光环境规划设计
    • 专业合作与灾后重建
    • 智慧城市规划与研究
    • 建筑设计
    • 建筑声学与室内设计
    • 规划研究与政策咨询
    • 风景旅游规划与咨询
  • 科研出版PUBLICATIONS

    • 科研成果
    • 出版书籍
    • 规划发展报告
    • 同衡规划视界
    • 国际会议
  • 党建工作PARTY

  • 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

  • 人才招聘jobs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面向双碳要求的低碳城市规划实践探索——以烟台市...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 EPC模式下老旧小区改造的探索与总结 | 建筑设...
  •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展示项目 | 遗产保...
  •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编制及...
  • 文旅产融合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路径初探——天桥北...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传承与创新·清华与名城四十周年”学术...

  • 喜报!清华同衡多个项目入选《北京历史...

  • “传承与创新——清华与名城四十年”学...

  • 坚守 奔赴 拼搏 向上 | 疫情下的...

1234
  • 冲锋一线显担当|同衡志愿者防疫工作纪实
  • 清河“儿童友好”实践,为了孩子们更好的童年
  •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提升冬奥场馆周边环境品质 —...
  • 同衡快讯 | 清华同衡中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 清华同衡多个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和...
more
微信集粹WeChat Picks
  • 陆昊: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本文为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发表于《求是》上的文章,阐述了深入学...

  • 吴良镛先生百周岁发表致辞:共同探索人...

    吴良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是人居环境科学的...

  • 北京出台意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

  • 把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

    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

  • “183”行动:我国明确乡村建设行动...

    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3规划年会自由论坛一
李立勋:邻避问题是全球性的跨界综合问题
2013年12月03日    

2013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进行了议题为“公共基础建设的邻避问题” 的自由论坛交流,在会上,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做了有关邻避问题的发言。

李立勋院长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邻避问题本质上主要不是规划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权利等等多个领域的,国际性、全球性的综合问题。很多关于邻避问题的研究多不是在规划界,而是在社会界,是政府管理和法律等方方面面的研究。邻避问题的本源和机制都不是规划,但是问题却是在规划上显现出来。所以抓住邻避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是关键。

接下来,李立勋院长分享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是垃圾焚烧问题。垃圾焚烧厂的问题存在了很多年,处理的结果有喜有悲,这个城市必须的基础设施无处可落,只能边缘化放在城市交界处,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必须落实的规划实施起来却很困难。第二个是鹤山县的核燃料项目计划,投资几百亿,虽然百分百安全却因为社会风险评估问题而被迫取消。这两个案例折射了规划界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是重要的事情放不下去,第二是很好的机会抓不住。

谈到邻避问题的解决途径,李立勋院长说,虽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却几乎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郑州学院有一个老师说过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叫技术环境,就是通过先进手段技术降低危险,同时需要提高专家的公信力,说话要有标准和依据;另外一个是制度环境,也就是公共参与,让老百姓有知情权、讨论权、反对权。这两个途径,第一是缓解,第二是补偿。邻避事件的产生就是外部负效应,这个事情对地区很重要,但是负效应却让一小部分人去承担,我们需要有一个利益的协商补偿机制。

李立勋院长进一步讲到,从规划层面上来说,第一我们要推出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的制定,我们自己要有依据和定论;第二个我们要坚守,我们现在的规划实际上不是技术权威而是行政权威,规划师需要坚持自己的技术标准;第三,我们规划界要推进公众参与,规划不是只靠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不光是某个污染项目,而是所有的规划都需要公共参与。第四,在规划层面要有一个协商沟通调整甚至是规划审批决策的一整套机制。

最后,李院长指出,我们要根据邻避问题回头反思,怎么样在问题发生之前提前告知公众;一旦问题发生要有一个沟通的路径和体制、机制、方式、程序;一旦沟通失败,则需要一个条件和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政府的,基层的,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组织第三方的问题。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